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5日电 (吴平华 罗景萍 蔡兰)近日,走进高县宜人渔业生态养殖基地,开阔的平地上,80多个直径12米、高2.5米的“大圆桶”整齐排列,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撒下一把饵料,桶里鱼儿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养殖基地全景。
来源:【赣南日报】□特约记者谢欢 通讯员赵国梁 朱发煜每天早上6时,在赣州经开区三江镇新江村陆基圈桶高密度养殖基地,负责人陈定轼便带领伙伴们将新鲜捕捞上来的罗非鱼一筐筐装入运输箱。一个小时后,这些鱼就出现在当地各大餐馆里,第二天便可出现在广东等地居民的餐桌上。
“1、2、3使劲儿拉起来……”10月18日,在成都市崇州市崇州利水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渔业基地里,今年采用“零排放圈养技术”养出来的第一批加州鲈鱼,正式开网捕捞了。基地的几位小伙子围着养殖桶轻手轻脚地把网放下,齐心协力对鱼儿进行“围追堵截”,深藏在桶底的鱼儿被网了上来。
“开饭啰,开饭啰!”在崇州市利水湾生态农业的鱼塘里,技术总监张奇一边呼唤鱼群、一边将手中的饲料抛进水里。顿时,原本平静的水面瞬间泛起大片水花,成群的鲈鱼开始争抢着吃食。记者今天(9月10日)接到一项有趣的任务,就是体验一天淡水鱼饲养员。
在陆川县大桥镇瓜头村,蓝天下的山坡上,一个个大圆桶格外显眼。走进一看,桶里满满都是水,不时微微波动。记者从圆桶旁边的饲料袋抓一把饲料撒下去,水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很多鱼纷纷浮上水面抢食,竟然还能这样养鱼!
农业是一个需要深耕的行业,低农残有机果蔬成了人们生活中新的追求,有机果蔬对于生产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壤栽培到无土栽培,化学药物防治到物理病虫害防治,不同作物套种技术到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有位大叔采用的养鱼不换水,石头缝里蹦蔬菜,一系列的奇葩的操作颠覆你的想象,一座3亩的大棚做到了年入81万,咱们一起看看长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