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大能手》)一提到“焊接”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头顶厚重的反光面具,伴随着金属之间一阵“兹兹”的融合音,汗流浃背的焊接师傅正迎接着一道道电光火石的冲击。在多数人眼里,焊接师的工作很难把它和“高大上”等词眼联系起来。
焊接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就出现了锻焊技术,国内明代巨著《天工开物》中也写有关于“中华小钎用白铜沫,大钎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的钎焊论述,我们日常街边看到的电弧焊也早在18世纪80年代由俄罗斯人发明。
管道科研人员总是戏称,管道焊接就是让两根钢管结婚,焊工就是“媒人”。电焊工王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媒人”。“刚参加工作时,国内还在手工焊的阶段,”王庆清楚地记得,82公里、口径610毫米的输油管道,要15个月才能干完,“一天平均就10道口。”
80后王德伟(左)回学校指导学生技能。受访者供图90后许诗语(右)回学校指导大二学生熊永聪实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00后汪志杰在练习手工焊技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1984年出生的王德伟怀揣着对技能的热爱,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