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是“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职业病如何定义?当劳动者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应该如何诊断与鉴定?如何预防规避新职业带来的新风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包括哪些条件?
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尹士平 华东宁 王静 济南报道职业人群是人类社会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社会资源。劳动者的健康福祉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息息相关。职业健康不容忽视,济南市疾控中心五问五答助力广大职业人群捋清职业病相关知识,守护自己的健康,避免“职业之痛”。
工作压力大、焦虑、久坐久站、长期伏案等工作方式都给从业者的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压力肥”、腰背痛、颈椎病……这些疾病常常被调侃为“当代职业病”。这些疾病是否能纳入到职业病范畴?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权威解答。
中国网12月17日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日前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调整,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原来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新《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在传统职业病和新型职业病交织存在的当下,职业病防治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只有正确看待职业病目录调整的复杂性,读懂这当中的严谨、科学与审慎以及背后的平衡、兼顾,才能凝聚更多共识,形成合理预期,助力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闾丘思嘉 李聪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四部门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以下简称为《目录》)。《目录》有哪些调整?调整有什么意义?
4月2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国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4月25-5月1日)的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今年《职业病防治法》的系列宣传活动。今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为此,我们将为大众进行科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者们在各行各业辛勤付出,职业病却如隐藏在暗处的阴影,给劳动者的健康带来威胁,由此导致的残疾更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了解职业病及其常见类型、致残原因以及防控措施,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什么是职业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今天(12月16日)发布了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记者16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有序开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工作,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调整后的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介绍,尘肺病是我国报告数量最多的一种职业病,约占全部报告职业病总数的90%。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