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为了继承先帝遗志光复中原,在其主政的12年之中,先后六次兵出祁山(严格意义上应该是五次北伐)。因为丞相主政的前5年都用来给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填坑了,所以六出祁山其实就是发生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7年时间内,相当于一年一次。
彰武三年春,在平南蛮战役的大练兵过后,诸葛亮亲帅大军出汉中,踏上了他北伐的征程,这次北伐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兵,占据箕谷,自己亲帅人马出祁山,向曹魏政权发起大规模进攻,马谡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担任先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使马谡督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为郃所败”,《张郃传》中也表示过“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这段史料也是后世评书戏曲以及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主要来源,演义中诸葛亮嘱托马谡在当道扎营,而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劝阻,坚持把兵马屯到山上,最终被曹魏大将张郃打败,导致诸葛亮败走西城,被迫使用空城计退敌,第一次北伐以失街亭宣告失败,理所应当的把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失街亭。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扩展资料: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