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年产卵量可达3万~5万粒,因此它能迅速扩散,一旦发生,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小妹这厢有礼了!福寿螺本来就是可以吃的,只要熟透,是可以食用的。而且中国1980年引入福寿螺就是用来吃肉的。
随着气温升高,福寿螺进入繁殖期。作为含有大量寄生虫的外来物种,它的危害性极大,一个福寿螺的体内寄生虫可达6000条。而又因福寿螺和田螺外观相似,很多消费者难以区分,容易被一些商家拿来冒充可食用螺肉。近日,全国多地出现“福寿螺上餐桌”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记者在重庆某市场买到的福寿螺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夏如初图(另外署名者除外)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能否如小龙虾一样端上餐桌尚存争议。泛滥成灾的福寿螺因携带的寄生虫种类广、数量多,食用不当或危及人体健康,近年来多地疾控部门和专家们也不断呼吁,不建议食用福寿螺。
澎湃新闻记者 夏如初 实习生 范怀金澎湃新闻记者近日暗访福寿螺被加工后冒充田螺销售的报道引发多方关注。记者在重庆某市场买到的福寿螺。澎湃新闻记者 夏如初 图截至7月5日,多地省、市监管部门以及疾控部门刊文,对福寿螺食用风险等情况作了进一步说明和提示。
7月4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福寿螺肉被去壳加工“伪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防范消费者错误选购、食用福寿螺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向广大消费者发布关于谨慎食用螺肉的消费提示。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期,有网友讲述了自己误食福寿螺的经历。6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且繁殖能力很强,可迅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