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郝倩玉) “我离不了婚,不敢离婚,那样他会变本加厉的打我,甚至杀了我。”何娜(化名)是甘肃省某县城的一名公务员,已经被家暴了很多年,谈起家暴,她显得恐惧却又无奈。“我很害怕离婚,比起他对我的施暴,我更担忧离婚后将要面对的一切。
作者:土土绒近日,一篇题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以当事人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前媒体人马某长期被丈夫家暴的故事。“常常被扇得鼻青脸肿”“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没有呼吸,我很快什么也看不见了”……文章中的这些描述让人心疼又愤怒。
【反家暴,离开如何才能更容易?】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当家庭暴力发生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如何让被家暴妇女更容易地离开?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被家暴的妇女同胞,一起对家暴说:不!
辱骂,推搡,拖拽,扇巴掌,挥拳头,单手掐着她的脖子把她提起来按到墙上、让她无法呼吸…结婚十多年,丈夫长期的语言和肢体暴力把王女士 “逼到了绝境”,她也想过报警,却又因受暴是“家事”“担心影响孩子前途”等顾虑选择了沉默。
家庭暴力是人性之恶、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患、文明之殇。今年12月1日,《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省在预防家暴和保护受害者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为受害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面对家暴 我孤勇前行□倾诉人:宋佳(化名),女,38岁多次被打,我决心逃离 今年放暑假后,女儿嘉琪在家几乎每天都哼唱一首歌,我觉得很好听,就问是什么歌。嘉琪说:“《孤勇者》,太火了。” 我突然有了兴趣,便去搜索。结果,深深地共鸣和共情。这首歌让我忍不住想说一下自己的经历。
最近,一个“为爱远嫁藏区却遭家暴”的故事,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热点。关注点之一,在于故事主角的特殊身份。马金瑜曾是一位一线女记者,在国内顶尖的媒体机构南方报业供职,写过深刻的调查性新闻,做过针砭时弊的报道,获过亚洲出版业协会新闻奖等媒体类大奖。正如她的朋友洪峰所说:“她不是愚昧的人。
就上个月因为我老公他们家就是吵架嘛,然后我之前快生了,和老公天天吵架,就动手打我打我,当时我还有一个月就生了,我在沙发座着,然后他气急了,就把安住我的头,给了我一巴掌,然后他妈,就是我婆婆先把我打儿子抱起来,让他儿子打我,他弟媳妇不让他打我,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