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近日,在一场关注重度哮喘患者群体的公益活动上,多位呼吸领域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的重度哮喘防治知识和研究成果,强调嗜酸性粒细胞在重度哮喘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哮喘患者重视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一样,同属于免疫细胞,在预防寄生虫感染、哮喘和过敏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约占循环白细胞的0.5-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哮喘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呼吸道疾病,仅次于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患者基数大,使得疾病的“危险系数”不断增加,患病率逐年攀升。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
北京时间5月27日凌晨,这一成果刊发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级博士生李飞、2015级博士生杜旭菲、兰芬副主任医师、李娜副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医师报】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人在跟哮喘作斗争,这其中大约3%~5%的哮喘患者病情较重,其特征为症状控制不佳、病情频繁急性加重等。
自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颁布以来,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于分子学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有了许多新的认知,为了规范我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参考国际最新诊治指南,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特制定了本指南。
27岁的小李(化名)在问诊谢佳星教授前病情已拖了有2个多月。2个多月前她因为慢性咳嗽在当地的社区医院就诊,查完血常规,医生说结果正常,根据其咳嗽,还伴随有一些鼻炎反复发作的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便诊断为普通感冒,但3个星期的治疗一点不见好转,小李无奈换了第二家医院。
对于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我们称为“慢性咳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广东中山,1岁大的男童因发烧、呕吐被送到了当地医院就诊。“孩子才一岁,送过来的时候已经连续发热、呕吐一周了。”就诊医生说道。入院后,医生立即给孩子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发现其嗜酸性粒细胞数目非常高,正常数值不超过0.32,而该男童有3.42的数值,差不多是正常数值的十倍。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耳鸣或听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