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鼓唢呐技艺又取得长足发展,演奏队经常在省、市、县组织的唢呐大赛中获奖,在2003年2月湘潭市首届唢呐艺术大赛中,《畅音子》、《哭懵懂》又荣获一等奖;在2006年7月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展演活动中,湘潭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
咸丰县坪坝营镇有唢呐班子20余个,唢呐艺人近300名。他们分散在该镇当门坝村、青岗坝村、石板村、板栗洼村等地,几乎覆盖全镇,是名副其实的“唢呐之乡”。演奏“四龙抱柱”。雷云摄今年59岁的易建明,是该镇中坝村人,也是唢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近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的一处小山坡上,一曲嘹亮的唢呐声刺破了冬日清晨的宁静。吹唢呐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寺唢呐的代表性传承人赖忠成。只见他鼓起腮帮,指法娴熟地将一曲迎亲曲《抱妆台》吹得喜气洋洋、出神入化。
来源:【延边晨报】朝鲜族传统唢呐艺术是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单位为延边歌舞团(延边话剧团)。朝鲜族传统唢呐是双簧气鸣乐器,古称大平箫、太平箫,又称为唢呐,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在肇源县文艺百花园里,唢呐以其高亢嘹亮、悦耳动听的演奏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以及民俗活动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的一个独特的乐种。尤其是肇源李氏唢呐演奏法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全新的艺术造诣。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图据受访者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往年这个时候,眉山丹棱人杨家文便会带上唢呐,早早出门,在“闹花灯”时表演丹棱唢呐。可今年,杨家文却没有表演成。“因为疫情原因,今年都没有闹花灯了,所以就没有表演。”杨家文说。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一辈子有爬不完的山,种不完的地,唱不完的信天游,吹不完的唢呐。这点,也恰恰印证和练就了陇东人骨子里天生的豁达直率的性格,对生活和生命乐观坚韧的态度。打我记事起,唢呐就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们围着看那些吹鼓手吹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