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一下东北过年习俗,我所说的只占大多数人的习惯。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上天,家里人早上吃饺子,吃完饭了开始清扫厨房,打扫屋子、院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三十贴对联年画、挂彩灯、火红大灯笼。
“春节”这个名称1911年才有,但春节的历史却已经3000多年了。今天我们就讲一下东北农村是怎样过春节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大约持续一个月。进了腊月二十三东北农村家家户户就开始采办年货了。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家家户户会包饺子做上一桌好菜。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在东北,按照传统,除夕夜里十二点钟一到,是要煮饺子吃的。小时候,三十晚上吃了年夜饭,开始守岁。大人们围在一起包饺子,小孩子就磕着瓜子,玩扑克,放鞭炮,提着用秫秸杆糊的纸灯笼挨家挨户串门子。
说起东北,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冰天雪地,煤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以及茫茫的农地,但是对我来说,东北印象最深刻的是昼夜长短变化大,夏季是昼长夜短,白天漫长十几个小时,夜晚短短几个小时,冬季则倒过来,夜晚十几个小时,因为东北纬度较高,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倾斜的。
耄耋之年的公公,一边高兴地吃着猪头肉,一边絮絮叨叨地说:“小的时候,谁家要是杀了猪,都把猪头留着二月二烀,当烀猪头的味道散发出来时,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就会围着杖子站一圈闻着味流口水,要是大方的人家就会一人分一小块,每个孩子就会两眼放光,吃完了还要舔舔手指头,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风俗还
黑龙江第一门户网站 本地值得信赖的公众号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东北网新年新年里不可以打碎碗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大年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东北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当然在东北还有一种特别的窗花,那就
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加入养生这一行列,养生人群不在少数,通过养生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大家的印象里,一日三餐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早餐,午餐,晚餐统称为三餐,缺一不可,每天在三餐当中摄入足够的食物为人体补充营养和能量。
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精华,承载了人们对和家团圆、健康向上、富足美满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集中展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特征。
东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春节气息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一、民国时期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历,规定在民间仍然使用夏历,也就是传统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依旧是春节。直到1949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后,“春节”这个名称正式进入中国节日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