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红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铁路的发展不仅见证了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更成为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面包夹知识编辑|面包夹知识«——【·前言·】——»2024年12月29日,我国新高铁CR450动车组样在北京亮相,此次动车组实现全新突破,无论是在速度、耗能上,还是在噪声、舒适度上比以往都更加好。
回望中国高铁的发展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通过引进他国技术,消化、吸收、创新,慢慢开始发展高速铁路,并通过与他国的合作使得高铁技术得到提高。2008年,我国设计的第一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近日,湖北荆门至荆州高铁开通运营,湖北实现市市通高铁;海南三亚至乐东旅游铁路开通运营,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开始试运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临近年关,一批铁路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网柏林9月27日电 (记者徐馨)9月24日至27日,第十三届德国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在柏林举行。本届展会的主题是“移动出行的未来”。自1996年创办以来,该展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轨道交通博览会。
来自国铁集团的消息显示:11月15日,第十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持续推动中国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巩固和发展我国铁路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原创工业题材音乐剧登陆上海 展现铁路工人自主创新逐梦之路解放日报讯(记者 诸葛漪)“目送列车飞驰,我心欲行又止,烈风吹拂衣袖,仿佛雏鸟就要振翅……”10月19日、20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以下简称“全总文工团”)原创工
卢春房,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建设我国高铁路网骨架,创立高铁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动态施工组织方法,组织高铁技术一体化自主创新,建立我国高铁设计标准体系,组织“复兴号”动车组研制和试验,实现自主化、简统化。
从建立技术体系到形成自主品牌,中国高速列车取得了巨大进步。ID | BMR2004。穿过千里沃野,越过河流海湾,高铁将中国大地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以“八纵八横”为骨架,以区域连接线、城际铁路为补充,这一网络逐渐成形。
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44.8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今年国庆黄金周铁路运输10天时间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一天运载旅客上千万人次,如此巨大的运输量,铁路运行系统表现依然平稳。平稳运行的底气,来源于庞大的运输网络。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乔雪峰)近年来,我国铁路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工程建造技术持续突破,装备制造技术全面提升,运输运维技术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柯丽莎是著名的中国商业史研究者,现任美国圣母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她出生于德国,幼时便对铁路和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学习期间,她曾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交换学习,其间多次乘坐中国列车在国内旅行。后来她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中国史学者科大卫。
“千里江陵一日还”“早上天水麻辣烫,下午四川大熊猫”……中国高铁适时而生,顺势而为,无疑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也和最近的热词“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十四五”以来,我国高铁在领跑世界的同时,仍在不断向新发展,向质跃升。
9月14日,龙龙高铁梅州到龙川西段开通运营。这意味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修建16万公里铁路是百年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规划的设想。2020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感慨。
10月19、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将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爱我中华·系列演出”,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三场,这是全总文工团首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景代表表示,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挖掘高铁网络资源潜力,提升网络整体效能和运营品质,为更好畅通经济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