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23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45℃,再次打破历史纪录。
上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全球可能会在2030-2035年间达到1.5摄氏度的升温阈值。报告敦促各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全球所有国家的合作、大规模资金的投入和全球各领域的重大变革。留给各国有效合作的时间不多了。
在2014年IPCC的气候报告中,当时留给人类的时间,是还剩下11年的时间,用来在2025年之前,将全球平均气温的涨幅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如今,伴随着2021年的IPCC气候报告发布,留给我们的时间还剩下4年,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日内瓦时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指出,科学家一直在观测全球各个区域和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其中许多变化为几千年来甚至几十万年来所未有,一些已经开始的变化在数百到数千年内不可逆转,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大、区域气候变化显著、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
:文章导读: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特征,研判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得出北京、天津、石家庄和邯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强脱钩状态;
国际在线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7次全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共12项议程,重点审议第七次评估报告主席团组织构架,讨论观察员组织接纳,讨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信托基金的使用计划和预算,讨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利益冲突的委员会报告,通报第六次评估报告工作进展,通报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他国际机构相关事项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 综合报道 当地时间11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在COP26气候峰会中发布报告称,过去30年,全球农业和粮食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7%,而在2019年,全球人为排放量为5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1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即31%,来自农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