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粉墨梨园,栉风沐雨,三十年,筚路蓝缕,幕合幕启。11月10日晚,“俏丽红梅三十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三十周年专场晚会在郑州小皇后大剧院隆重上演,除现场观众外,20万人次的全球戏迷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本场演出,一同分享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三十周岁的喜悦。
王红丽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是位知名的艺术设计,不仅设计做的好,也写剧本,《铡刀下的红梅》就是他的代表作,妈妈更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再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红丽从小就喜欢唱戏,成名没多久,就获得了“豫剧小皇后”的美称。
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戏曲,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同时融入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元素,传承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作者:李红艳2024年春节期间传统戏的演出市场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火爆场面,演出盛况不断刷新各大视频号,已然成为一道风景线。以豫剧为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在山东6天10场的演出,现场观众达40余万人,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接下来的专场演出中,王红丽还带来了她的代表作《铡刀下的红梅》选段,展现了“新世纪 新名家”的风采。王红丽简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剧协民间职业剧团工作委员会主任,豫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
8月30日,阿五新豫菜走进马来西亚“出征”仪式在郑州举办。来自阿五厨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专业豫剧演员、少林武术功夫表演团一行,出征马来西亚。9月3日—6日,他们将在吉隆坡为马来西亚人民奉上一场包含视觉、味觉、听觉的河南文化盛宴。
越调《老子》剧照 张秋丽供图河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有着灿烂丰富的戏曲文化,是公认的“戏曲之乡”。历史上,曾经有超过60个戏曲剧种在河南流传甚广。2006年以来,豫剧、曲剧、越调、宛梆、目连戏等18个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余个剧种被列入省级名录。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本报通讯员 刘博闻孟夏时节,万物并秀。郑州,“巍巍亳都”系列文化活动再次“上新”。这一次是“戏”!以承办第21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为契机,5月7日至18日,“巍巍亳都 梅香管城”国际商都戏曲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上演,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