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二战的时候,日军中的大佐实际上的权力大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具体还要看当时担任了什么职务。二战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败刺激了日本,他们开始嫌弃这些叫大佐的智囊有点晦气,害得日本的本土都遭了原子弹,或者是日本人感觉大佐的大字,不太适合战败者使用。
在不同的团当中,带领军队也不同,一般团大约在1000人左右,但如果担任的是联队长,就可以管理一个连队,日本当时陆军个联队约3500人,3500人里大约3300人配备了刺刀等武器,100多人作为炮兵,剩下50多个人就是大佐的“保镖”。
这个职位究竟多大的官职,又带多少兵呢?在这里就必须要说一下日本的军队制度,实际上大佐直译于日文的汉字,日本走上军国主义之后,旧日本军衔按照16级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长、军曹、曹长、准士官、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将、中将、大将。
由于在公元1853年的“神奈川事件”之中,当时的美国被迫日本开放了箱管和下田两个港口给美国通商,因此滋生了日本国内的“倒幕运动”同时也是此次事件让日本彻底的“西化”,也就在“德川幕府”结束统治的那一年,日本明治天皇开启了浩大的“明治维新”,从思想上、制度上、技术上向西方全面看齐。
指责后半句缺乏常识,是因为二战日军没有“准将”军衔,将军只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三档,因此晋升大佐军衔实际等于一只脚迈进将军行列,达不到这个级别或者迈不过这个坎,根本不可能晋级少将,所以“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是结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那叫“隔着灶台上炕”,纯属想当然。
文/寂寞的红酒在抗战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叫做大佐的军衔。大佐是抗战影视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称呼,多见于日军下级军官对上级军官的称呼。不过对于大佐这个军衔有多大,很多人可能都是一头雾水。那么日军的大佐是个什么样的军衔,级别有多高,能指挥多少兵马?
大多数的士兵参军还是希望能够在军队中获得更高的军衔,但是在二战期间,更多的日本士兵更想达到的军衔是大佐,并不是更高一级的少将,正常来说,军衔越高,军队中的话语权也就越重,为何日本士兵都已当成大佐为目标呢?
导语: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而开始逐渐对大型控股公司进行扶持,使得六大财阀崭露头角,将日本整体经济垄断,在二战爆发之后,六大财阀同样是侵略的先行军,只因日本的军官往往都是从这样的家庭背景当中选出的。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军士兵称呼自己长官为"大佐"的情况。似乎在日军中层官员中,"大佐"这一职位很受欢迎。那日本的大佐,相当于我国的什么军衔,又可以带多少兵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官吏制度中的"佐",来源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