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公元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庙后村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钦点状元。乾隆皇帝在王杰上朝谢恩时,赋诗贺道:“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说朝廷刚平定了西北叛乱,便有陕西人中了状元,可见上天也盼望平息战争。
清朝唯一一位陕西文状元,名叫王杰,陕西韩城人。公元1761年,36岁的王杰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并在殿试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按照正常程序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不会对成绩做较大的调整,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年4月,乾隆皇帝进行殿试时,翻到第三名王杰的考卷时,眼前忽然一亮,这工整秀丽的字迹,顺畅简洁的表达,看上去好生眼熟,乾隆皇帝问询左右,得知这份考卷的主人,正是以前替大臣尹继善起草奏章的幕僚,乾隆皇帝原本就喜欢王杰的书法和才华,想到清朝自开国以来,陕西还没有出过一个文状元,于是钦点王杰做了状元,出身贫寒的王杰,就这样成了清朝自开国以来的第一个陕西文状元,当王杰衣锦还乡回到韩城时,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人们拥挤在街道两侧,争相一睹状元郎的风采,最后人们把王杰簇拥到文庙,举行了祭拜孔子的典礼。
和珅,清朝最大的贪官。有多贪呢?和珅被抄家时,朝廷从他家抄得白银八亿两。而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才7000万两,和珅所贪的财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正因如此,也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戏言和珅画像。而提到和珅的倒台,那就不得不提主审和珅案的王杰。
有人身居庙堂之高,却心怀苍生之念;有人视名利如浮云,将清廉视为立身之本;有人坚持真理、秉笔直书,良心与气节并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不断激励警醒着后世。状元府清朝状元王杰,就是这样的典范。
清史稿说:“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以拔贡考铨蓝田教谕,未任,遭父丧,贫甚,为书记以养母。历佐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皆重之。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官得力於此。”
小时候在家,喜欢围着火坑听长辈讲桂林临桂风云人物,跟二伯追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第一,王杰家里相当贫苦,从小就极为聪明好学,师从著名学者关西夫子、大儒孙景列,乾隆十八年拔贡,贡生经朝考合格,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谕,王杰考了三等,授蓝田县教谕,因为丧
在韩城,最有名的人物就要数司马迁了,他是我们整个国人都应当尊崇的人。而要说起韩城的大人物,接下来要数的可能就是清代时候陕西唯一的状元王杰了。王杰(1725-1805),清代状元。字伟人,号惺园,谥号文端,韩城庙后村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钦点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