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的心慌、胸闷、乏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晕厥和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并且是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损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临床防治心房颤动的关键原则。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可直接导致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丧失,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及时的治疗对房颤高龄患者十分重要。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血凝指标,但该药物抗凝血治疗窗窄,需要定时监测INR,患者极不方便,出血发生率高,其药理作用容易受多因素。
谷丙转氨酶 18.9 U/L,谷草转氨酶 28.0 U/L,肌酐55.50 umol/L,尿素氮 3.5 mmol/L,肌酸激酶 65.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17.0 U/L,BNP 106.83 pg/Ml;
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临床上我们常规使用华法林抗凝,很少使用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顶尖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20年11月14日发表的《Rivaroxaba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 Bioprosthetic Mitral Valve》这篇文献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文献索引:Daniel TT Chong, Felicita Andreotti, Peter Verhamme, et al.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by the 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Cardiology on Strategies for Thrombotic and Bleeding Risk Management. Eur Cardiol. 2021 May 28;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临床被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长期口服,与传统抗凝药相比,利伐沙班的效果更强,安全性高,但由于其剂量固定,因此临床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其用量和用法有很大的不同,使用不当会导致疗效不足或者抗凝太过,因此科学服用利伐沙班是关键。
60多岁的吴阿姨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因此一直在吃药控制,平时症状控制的还算可以。半年前吴阿姨发现自己老是胸闷心慌,特别是活动后明显,但是她没有放在心上,结果有一次在洗完衣服后就发现自己胸口痛的厉害,而且伴有明显的心慌,憋闷,于是家里人连忙呼叫120将其送至附近医院。
同事的婆婆有房颤病史二十多年了,期间一直坚持口服的抗凝药是华法林。华法林抗凝效果很好,这么多年她婆婆没有脑梗等并发症,病情一直很平稳。今天听她说,上个月,她给婆婆的抗凝药换成利伐沙班了,虽然比起华法林的价格贵了点,但感觉效果很好。
房颤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房颤患者的住院率、脑卒中率、致残率、病死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首要任务;而口服抗凝药是房颤抗凝的主要方式;口服抗凝药主要
我们知道最经典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然而华法林使用不方便,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来评估疗效。总体上,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在起到同样的抗凝作用基础上,使用方便,疗效稳定,经过国家集采后的利伐沙班更是降至1~2元一片,相比以往有很大的降幅,这大大的降低了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人群的经济负担,因此,目前利伐沙班在临床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