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组织在出现损伤或炎症时,局部可产生并释放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环氧酶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所必须的催化剂,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致痛、致炎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表现出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双氯芬酸钠属于芳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干扰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表现出良好的解热、抗炎、抗风湿和镇痛作用,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不同,因此,也叫做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抗炎作用强等优点,其解热、抗炎、镇痛效应是阿司匹林的26-50倍,是吲哚美辛的2-3倍,通常不产生欣快感和依赖性,亦不抑制呼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双氯芬酸钠可抑制致痛物质前列腺素合成,缓解持续性钝痛,如牙痛、头痛、偏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
双氯芬酸钠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的生物活性,干扰致热、致炎、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目的,双氯芬酸钠口服吸收快,起效迅速,抗炎镇痛作用强,是阿司匹林的25-50倍,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缓解慢性钝痛:双氯芬酸钠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干扰外周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快速有效缓解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牙痛、痛经等轻、中度慢性钝痛,对于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疗效不佳。
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在发病前无先兆症状,一般都是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剧烈难忍、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呈暗红色、局部发热,关节活动受限等。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临床医生的建议是及早使用消炎镇痛的药物。
林女士,今年72岁,一天早上6点多钟时感觉上腹部疼痛,持续加重,家人赶紧将林女士送往当地县医院,对症处理后无明显好转,立即转入某三甲医院,以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收治入院,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见胃窦部可见一直径约1.5cm穿孔,肠间隙见大量脓液与食物残渣。
如果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一直未加以控制治疗,那么在持续超过尿酸饱和度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的尿酸分子就可能开始作祟,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一般约10%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会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是应该消炎止痛还是应该降尿酸呢?答案当然是迅速消炎止痛是关键。
其实在以前,痛风患者到底是否容易在夜间发作,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有一些医生认为患者痛风发作的时候,白天和夜晚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2014年12月11日发表在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上的一篇前瞻性的论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证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论文,看看痛风为什么容易在夜间发作,都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降尿酸药:苯溴马隆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尿酸药,属于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近端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1,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尤其适用于肾尿酸排泄减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推荐肾功能良好的痛风患者使用,不推荐有肾结石高危风险或已有肾结石的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