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一大重要举措。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大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对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服务和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强动能,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也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提到,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科学方法,对其心理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以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其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进而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积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网5月13日讯 记者今日(13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化的路径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5月2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研讨暨培训会上,与会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家校社联动治“未病”;并通过多方、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体系。研讨暨培训会现场。
2019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山东体育学院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新模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