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漫游者”,“人,诗意地栖居”,这些诗意的哲思语句在中国广泛流传。而说出这些话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生又在何处漫游,何处栖居?在《海德格尔与妻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一书中,借由海德格尔与妻子埃尔福丽德贯穿半个世纪的书信,这位哲学家的血肉形象跃然纸上。
汉娜·阿伦特在《极权统治的元素与起源》这本书的结尾谈及由极权主义的统治所导致的内在的荒芜,藉由此一荒芜,极权主义的统治以“恐怖的铁幕”创造了一种荒凉的气氛,这种荒凉感包围着每个人,并且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延展着这种荒凉感。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与海德格尔之间的师生情,被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员、哲学家塔吉娜·奈奥米·特梅尔的《意志与激情》就把汉娜·阿伦特与马丁·海德格尔放在古典时期奥古斯丁的思想里讨论,他们俩都是奥古斯丁的追随者。
095运伟大之思者,行伟大之迷途?——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纳粹分子海德格尔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曾经这样概括亚里士多德的一生:“亚里士多德出生,工作,去世。”—我想这应该就是哲人最理想的人生了吧:思想与生命完全同一,绝对精纯,毫无杂质。
《黑暗时刻:希特勒、大屠杀与纳粹文化》单世联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读完单世联的《黑暗时刻:希特勒、大屠杀与纳粹文化》,感觉如同跟随作者在浩瀚的黑暗世界完成了一次长途旅行。
吴靖一1906年10月14日,汉娜·阿伦特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科恩小镇的一个犹太家庭,这一身份构成了她一生的天命。3岁那年,由于父亲保罗感染梅毒,母亲玛尔塔举家迁至柯尼斯堡——哲学大师康德的故乡,天性敏感的小汉娜很快意识到父亲身体的衰败,这无疑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周泽雄我们依此可以推断,知识分子由于按照不同的准则生活,所以并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种招致不安稳的效应;他掀天揭地,震撼人们,却无法以他的背景或交友来完全解释清楚。——爱德华·W·萨义德假如他干了什么,或者假如他杀人——千万的人类,那么他仍旧不过是个小丑而已。
据统计,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达到2.5亿,如何养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经历沙尘暴与大萧条的美国普通人家只能千方百计地密封自己的家,他们的方法可能是我们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他们往墙缝里塞布条,把涂上面粉糊的纸贴在门框周围,用胶带封上窗户,用湿麻袋盖住裂缝,
圣奥古斯丁的一句话陪伴了阿伦特整个一生,她在博士论文选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论奥古斯丁爱的观点》:“我希望你是你所是地存在。”“是其所是地存在”也正是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一封信》中对自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