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中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沙龙2024年第八期(总第33期)“日本法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反思”在凯原楼30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由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朱大明教授主讲,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哲玮副教授主持,并得到了北京大学道·安法学基金的支持。
前两天在网上冲浪,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日本的见闻,主要是关于日本教育的。看完之后,联系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我真是无话可说,感慨万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网友的见闻,以及我的一些思考。
师艳荣“不登校”,是日语中描述拒绝上学现象的专有词汇,它指的是中小学生因某种心理上、情绪上、身体上或社会上的原因和背景,不去上学或者想上学却不能上学(不包括疾病或经济上的原因),1年缺勤30天以上的行为。日本的“不登校”问题由来已久,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至今,已成教育顽疾。
事实上,笔者十年前到日本去攻读教育学博士,多少就是想要了解日本教育的那些优长到底源于何处。日本的教育注重细节,崇尚集体,看重学生体验,讲究课程规划,这些特征很多人都谈到过,但有时候,针对这些现象,我没有看到特别好的解释和分析。
影片剧情依旧是教育电影的固定模版: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再加上几个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但这份“传统”与“古典”的剧情之下,当歌声响起与漫天的纸飞机交织,超过130万人在豆瓣打出了9.3分的评价。
在课堂上,老师帮着每一个孩子选择小鸡蛋,等着鸡蛋孵化之后,小孩子会把小鸡带回家,给它们取可爱的名字,每天跟小鸡一起玩,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到了180天的时候它长大了,老师会拿出其中的一只鸡做示范,怎么快速的剁掉鸡头,要孩子们一起把鸡杀掉吃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日本民间团体和学界友好人士在东京举办演讲会,呼吁勿忘侵略历史,勿让残酷的战争重演。他们一致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并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教给下一代人真实的历史至关重要。
近年来,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企图美化、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做法,遭到日本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日本民间团体福知山和平委员会的组织者表示,在日本历史教育“向右转”的大环境下,希望通过组织活动,呼吁民众反思日本教科书中模糊和歪曲历史的现状。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免费阅读全文前言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既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国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他们的义务教育是如何实现普及的?
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日媒称,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教授新井纪子带领的团队进行的首次调查显示,25%的初中生在毕业时仍不具备读懂报纸和教科书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这种连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理解能力都不具备的现状令人担忧。
都说日本的小孩从小如何独立,练刺刀、光身上课,中国的小孩只会在温室读书云云,然而两国孩子长大后的状况却是如此:中国的青少年平均身高远超日本;日本政府年年招不到兵,中国青年参军踊跃;中国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日本的普遍是老头子;中国的留学生、创业青年遍布世界各大城市,日本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