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位于泸定城西的大渡河上,桥身长101米,宽2米多,用13根很粗的铁索连接东西两岸,其中九根为底索,每根相距30米厘米,上铺木板,以通行人,两边各有两根铁索作为护栏,走在上面,晃动厉害,若往下看,下面是奔腾的大渡河,令人毛骨悚然,胆小者难以通过。
正当中央红军越过德昌向大渡河兼程疾进时,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 “必谋在雅安附近”与红四方面军会合。5月21 日,他给驻重庆行营参谋团主任贺国光下达手令,其要点是:此时主要战略, 一是防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防止中央红军西进西康。
在我国四川省泸定县有一座家喻户晓的桥叫”泸定桥“,桥东有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碑前有22根石柱,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红军战士。然而在这些柱子上知道姓名的只有八位: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更多的无名烈士还有待寻找。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叫”云贵川“,名字很特别,而且看介绍他当时参加这场战斗时的年龄是当时最小的,才16岁。
1935年5月28日,正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急行军的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军团命令,限令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他们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下午四时打响战斗,第2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队长,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桥头,有四名勇士掉进河
红4团在1天里跑完了240里的山路,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没有先例,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完成的。面对这样的困境,战士们没有气馁、反而是斗志高昂、火可以浇灭火把,但是战士们心中必胜的信念是浇不灭的,虽然两昼夜他们只睡了不到2小时,虽然他们身体疲惫不堪,但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 他们别无选择,跌倒了再爬起来,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进,他们在使命的召唤下,飞速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歼阴谋,红军强渡大渡河,红4团冒着滂沱大雨,经过一昼夜120公里急行军,来到了泸定桥头,在观音阁架设炮兵阵地,掩护以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为队长的共22名突击队员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红军勇士们带着枪支弹药和几块木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泸定桥铁索。铁索寒,战火燃,枪林弹雨、熊熊火焰中红军勇士一心向前。这是一场惨烈的冲锋,亦是一场伟大的战斗,战士们燃尽了全部的热血,为身处“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困境中的两万红军打开了一个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