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由3味药组成,分别是黄芪、鸡内金,还有白芥子,如果要当做代茶饮来饮用,一定要重用黄芪这味药,因为中医认为脂肪瘤是“皮里膜外之痰”,导致这些痰浊久聚不散形成瘤块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啊,就是正气不足,说白了就是身体太虚了,这时重用黄芪,可以起到补气扶正的效果,只有身体的正气足了,才能压住邪气,防止疾病的产生,也能让吃进肚子里的中药,更好的被吸收,瘤块消得会更快。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中医专消脂肪瘤的验方——十一味消瘤汤。组方:浙贝母、皂角刺、夏枯草、麻黄、桂枝、陈皮、半夏、白芥子、白术、茯苓、甘草。这个方子为什么可以消散脂肪瘤呢?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中医对脂肪瘤的理解。在中医上称其为痰核,说起痰核,那一定得跟痰湿扯上关系。
三伏天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体内湿气的困扰,尤其是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当脾胃虚弱,不能有效运化水湿,这些水湿便会在体内停滞,逐渐转化为痰湿,最终凝聚成瘤。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清波主任关于脂肪瘤,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脂肪瘤是单个的,不大,可以用中药调理。如果脂肪瘤很大了,就那么一个,是可以选择手术的。其实中医并不是反对手术,而是反对动不动手术,反对无效手术。
说到化痰,半夏是大家公认的化痰良药,它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能帮助我们消除痰液,所以需要化痰的时候,中医往往就会用到半夏。但是半夏更擅长化脏腑之痰,对于脂肪瘤这种”皮里膜外之痰”,有一味药比半夏更厉害,它就是白芥子。朱丹溪曾说过:“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如果说你去医院体检发现自己身上长有脂肪瘤,该怎么办呢?说起脂肪瘤,我想大多人一听到这个“瘤”字,就会联想到癌,担心自己脂肪瘤癌变,为此整天提心吊胆,但这里李医生要告诉大家,脂肪瘤跟癌症完全是两码事,并且脂肪瘤大多都是良性的,癌变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一般来说无须太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