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某高校组织90后大学生观看旧片《白毛女》,并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有很多女大学生在问卷中回答:“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细访之下,这些女学生都说:大春有什么好的?年轻一点,帅一点对吧?又没有车,又没有房子,整天跟个盲流一样,我嫁给他干嘛呢?而黄世仁又有什么不好的?
“ 白毛女该不该嫁给黄世仁”,这个话题如果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代,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社会价值日趋多元的今天,却成了许多人争议的热点。很明显,不论是“痛恨黄世仁”,还是“可以嫁给黄世仁”,都是带有时代烙印的,都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反映。
说起白毛女,从前音乐课学到那两句“北风那个吹”“扯起三尺红头绳,给我戴起来”,就连钢琴旋律我都还有印象,后来听父母提到杨白老喝农药。我很好奇杨白老是谁?他为啥这么想不开要喝农药?早年的事情总是难免模糊错乱,本身这个故事也在演变或误传,以上都是对白毛女的第一印象。
我胡铁瓜作为一个八零后,最初对《白毛女》这部戏剧基本上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毕竟在我成长的这个年代,确实很难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华夏百姓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且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杨白劳明明知道自己还不起钱,为什么还要去借呢?
在知乎上有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此话题引起了三百多万人的关注,四千多人的回复。这个问题最先源于著名学者钱文忠在某次演讲中讲到的一项调查,说当代女大学生对于以前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没看过,于是学校给他们放了《白毛女》。
杨白劳的名字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讽刺,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段悲剧,《白毛女》的故事简而言之,不就是黄世仁借了五块大洋给杨白劳安葬妻子,结果对方还不上债自杀了嘛,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最后黄世仁还背上了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