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孙来斌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撰文指出,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根基,是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独特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越是优秀的文化,越能够在一个国家、民族命运攸关之际,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我们应该以大国担当的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不断学习、比较、借鉴,一方面把中国文化推介给世界,让更多人在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获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与时代同行,护佑人类福祉,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殷切嘱托和美好祝愿。
在新的起点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及其优秀特质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来源: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