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雨天不敢给车充电,就怕雨水会造成意外。现在有了雨棚就不用担忧了,全天候随时充,随时用。”正在给自己的爱车充电的居民蒋先生说。日前,芷江西路街道南山路151弄康乐小区1、2号楼附近的电动车停车棚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您在阅读文章前可以先点击上方的“关注”二字,后续将为您带来更多电动车资讯,多谢支持!(文/小甄,未经授权禁止利用AI再创作,否则后果自负)如今,电动车的检查越发严格,尤其是2024年,各地更是进行了多轮整治行动,一系列违规行为都要严查。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长 刘丙涛夏天防晒、雨天遮雨、冬天挡风,有些人认为在电动自行车上加装车篷好处多多,一举多得。殊不知,这种行为看似提高了“防晒、遮雨、挡风指数”,却降低了“安全系数”。
近期,京城雷雨、大风天气切换频繁,市民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引发关注。即将实施满一年的北京《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中提出,未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充电设施应具备遮雨措施。一年时间过去,情况如何?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小区的充电设施安装在室外露天场所。
今年2月23日,江苏南京一居民楼电动车停放处起火,造成44人遇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期,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也不断接到市民来电,有人称自己小区没有车棚,仍有居民将车放在楼道;还有市民称小区内电动车棚距居民楼太近,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急救医生:“轻轻地往上推,拔不动,我不敢太用力了,这上面可以剪吗?抓紧,别动,抓紧。”无独有偶,在7月26日,广东的钟女士在骑电动车时,与另外一辆电动车相撞,钟女士也被自己车上加装的遮阳伞伞骨刺进了脸部,深度达10厘米,万幸的是没有伤到眼球和大的神经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