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总有人说年味淡了,跟平时放长假没有什么区别,这么想想似乎真是如此。以前过年时,家里老早就会买好年货,火腿、灌肠、糖果瓜子等几大袋子,等着亲戚朋友们上门来玩。小孩子们则走街串巷耍得分外起劲,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笑得乐哈哈的。年味到底去哪儿了呢?
一进腊月门,转眼便是年。每逢过年,河曲人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蒸花馍、炸油食、炸丸子……这些过年必备的传统美食热气腾腾出锅时,家的温馨和年的味道也随之弥漫开来。蒸花馍寓意着来年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充分展现出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央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传统美食是中国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绣中国年”本期一起领略美食里的年味。走进河南开封市鼓楼区的一家花馍店,一只只“金龙贺春”样式的花馍在面点师李媛媛手中诞生。
洋鱼、什锦、酥肉是龙岩的传统美食,每逢假日,人们都能在餐桌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在东肖镇这家老哉手工食品店,远远地我们就嗅到了浓浓的年味,还未进门,一阵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凑近一看,陈阿姨正在搅拌即将下锅的酥肉,油嫩的肥肉粘上鸡蛋、面粉,散发着金黄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
“开油镬,炸油角。”广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近日,“华彩少年强之兴‘糕’采烈 迎新岁”春节习俗体验活动在横沥隔坑村举行,青少年在制作传统美食过程中寻找年味,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一种味道叫儿时的味道,这种味道他处很难找寻。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味道,停留在传统技艺当中,封存于味蕾的最深处。在网购年货风靡城乡的当下,在江西的一些乡村,仍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作年货的习俗,年糕、大麻枣……一样样传统小吃,传承着浓浓的年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年味是最让人眷恋的味道,然而各地的年味也是大不相同。2月2日,记者来到常州,品味一下这里的年味踏糕。过年吃脚踏糕,不仅因为美味,也因“糕”与“高”同音,寓意“一年高过一年”,表达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食在广州、味在番禺。佛跳墙、烧腊礼盒、米糕、盆菜……在除夕夜的年夜饭桌上,无需切洗、无需搭配,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岭南名菜轻松端上自家餐桌,预制菜成为了年货“顶流”。在浓浓年味的背后,税费支持政策正为老百姓热气腾腾的餐桌“添柴加薪”。
“作为我们汾阳的传统美食,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做几个肉盅盅,你像酱梅肉、红烧肉块、炉煿肉这三个几乎是必不可少的。”1月18日,在汾阳市某酒店,刚刚拍完酒店拜年视频的厨师庞君厚指着面前种类繁多的“肉盅盅”向记者介绍。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25日电(张梓欣)1月23日,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燕岭社区联合燕岭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有风味的“翻腾龙年 童趣游园”亲子游园活动,家长孩子们欢聚一堂,吃特色之食、韵民俗之味、祈新年之福、悦传统之美,让年味更富童趣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