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烂来……”这种曾经穿梭在大街小巷收废品的吆喝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的发展,让收废品这一传统产业,也注入了网络元素。在济南章丘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脚踩着电动小三轮,身穿着绿色制服,出入小区,奔走街头,穿行在大街小巷中。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网上一键预约,就有专职人员上门回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兑换成现金,真是既环保又经济。”11月初的一个上午,赵县自强路的一家饭店前,看着一旁的“回收小哥”正忙着将废旧纸箱进行整理打包称重,何女士不禁感慨。搭上“互联网+”,收破烂也能“高大上”。
为优化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品质,积极打造垃圾分类2.0版本,近年来,临汾路街道在辖区居民小区内积极开展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工作,实施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从而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社区垃圾分类新名片。
家里的旧衣、旧鞋、旧书成堆,却不知道怎么处理?捐赠环节太麻烦?现在,通过点击菜鸟app,将实现快递员的“一键上门”回收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菜鸟宣布正式升级绿色回收模式,推出“618万物回收节”。
放着占地方,扔了又心疼,特别是在换季时节,许多人都对旧衣如何处置左右为难。同样烦恼的还有那些旧报纸、废金属,作为可再生资源,分类垃圾桶不“接收”,回收点又不能“随时随地”,好在有“旧物再生”,让资源循环利用更便捷。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本报讯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日前市环卫公司在市区开启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提前预约、免费上门回收服务。市民只需拨打预约回收热线,即可实现可回收物变现。据介绍,目前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品类主要为纸张类、金属类、织物类、塑料类、玻璃类等5大类及其相关制品。
武楷斯在“永续旧物”旧货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小祥/图)晚上10点钟,开一辆白色的货车,武楷斯去广州番禺区一栋高档住宅楼收旧物。这间房屋的上一任租客是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两年前匆忙回国后,再也没来中国。
据说当代年轻人,不少都有囤积癖,喜欢把没用的旧物件收藏起来。一方面是舍不得扔,另一方面总觉得以后能用到,不知不觉就攒了很多。但其实,将旧物件回收利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空瓶子、快递包装盒,都可以回收,还可以换成别的需要的东西。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三公斤可回收”服务知晓率、满意度,宜川路街道持续加大居民区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宜川路街道绿容所走进中远两湾城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
元宵期间购物的人多经营着一家便利店的马姐短短一个月又攒下了一堆产品包装纸箱还有一些铁皮置物柜一番“断舍离”后熟练地拿出手机点开“绿巨能回收”小程序填写好回收物品、地址、大概重量选择上门回收时间大约20分钟便有“废品回收小哥”上门“现在手机点一点就有人上门回收废品,别提多方便了。
“回收小哥”上门回收废品,并将钱直接交给到居民。说到废品收购,人们脑海里总会映出这样的画面:收购人骑着三轮车吆喝“收废品啦”,或者自己提着大袋小袋去废品收购站……现在,在经开区的80个小区里,居民用手机就可以预约上门回收废品,让废品回收变得更加高效,还有点儿“潮”。人们只要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输入详细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废品信息,在双方预约的时间段,身着蓝马甲的“回收小哥”就会上门收废品。12日中午,住在六合一方小区的一位市民就体验了一回“互联网+”模式下的废品回收。
故事似乎总在夏天发生。 2016这一年,对21岁的武楷斯来说,是动荡的、饱满的、浓缩的。他和陌生人拍了500张毕业照,暗访了广州12个“鬼市”,在广州小洲村开了一家旧物小店。 一个985学校的法律系高材生,毕业后,一头扎进了捡垃圾和收旧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