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实在不能等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时候,才悔恨曾经的健忘和漠然,时时回味、品读、使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说不清是为了什么情结,这些年也为石家庄方言土语写了许多文章,在《石家庄人还记得那些方言土语吗?》《宁晋?宁津?一字之差谬以百里》《那些村名曾经这样念》《傻不楞登,二不楞登,稀不楞登,到底何为不棱登》《 数字在方言里的应用》《取个外号叫嘎咕,有种美食叫面托,正定方言串串烧》《嚣张、苗火、麻烫、伏里伏凉,石家庄人还记得那些儿时记忆吗》《石家庄周边方言漫谈》《说你个秃,你道个瞎,不是石家庄土著估计搞不明白》等关于石家庄地域方言的文章里也都谈了一些特色方言,那这篇文字就针对滹沱河沿岸,太行山东麓的单字方言展开探讨,此时许多石家庄土著会恍然大悟,哦!
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十八岁前就没有离开过半步,直到高中毕业和父母商量的第一件事,就是能不能走出石家庄,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软磨硬泡之后就有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独自旅行,坐最慢的绿皮火车去了阳泉和太原,一段短暂的西行漫记,也注定了我这一生特立独行、蔑视权贵的性格,以及红马啸西风的命运。
身处当今社会,到处都是普通话交流环境,方言使用量和使用环境被压缩到最小。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原来用方言说出来一些话悄悄地变成了普通话一样的书面语,比如说“过去“,以前都是说“门当儿”,这个词是过去、以前、从前等的过去式,现在几乎从口语中消失了。
石家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就摆在那里,但凡有些学习精神就不会熟视无睹,都说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继续装聋作哑,此篇想从日渐式微的方言来反证这片土地的古老和悠远的文字,就是给对石家庄充满感情,对这座城市渴望了解的谦谦君子们写的,因为这里的方言正在消失,甚至有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觉得无趣的可以拨转马头了。
“真藁方言”指今正定县、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流行的方言。战国时期,中山国在今石家庄市东北郊的古城村筑东垣邑,秦于此置东垣县。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于东垣。十一年十二月,陈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
鹿泉城历史悠久,人们言谈话语说的是典型的获鹿方言,语音发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省会石家庄的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获鹿话也在逐步演变、淡化,有的方言已被普通话替而代之。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方言,这些鹿泉方言你们能听懂吗?
本期《我的天呐》,通过方琼和她妈妈在家中的日常对话,引出石家庄典型方言“沾”字的来历。溯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展示戏曲带来的文化常识,让人在会心一笑长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与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