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权良关中,权威地说法来自晋宋(南朝)之徐广。是《集解》引徐广之谬论为《史记·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来作注:“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后来人未加考释,以讹传讹,至今包括《辞海》、《辞源》都予以采信。说什么“关中于今陕西省”云云。
三秦文化又称关中文化。经约定俗成并沿袭下来,人们又往往以“关中之地”泛指今陕西省一带。因此,关中文化就是指以关中地区为主的今陕西一带的古老文化。历史上,今陕西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又称之为“秦”。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渭南日报记者 颜 伟站在骊山顶上瞭望无垠的关中平原,脚下的都市高楼林立,远处的渭河川流不息。也许是因为太熟悉了往往视而不见身边的小学问,回过头来翻书才清楚这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就是东边的潼关、西边的散关、南边的武关、北边的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