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是舞台上盛演不衰的题材,元代纪君祥所著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被列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该剧还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根据这个故事改写的剧本《中国孤儿》在巴黎公演时轰动一时,甚至法国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
公元1753年,法国大文豪、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伏尔泰偶尔看到一本名为《赵氏孤儿》的中国剧本,马上被其生动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更为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儒家道德思想所折服,于是动手将其改编成五幕舞台剧,并于两年后在巴黎正式上演,获得空前成功。
但是左传记载,赵括在公元前588年仍然在世,并且担任晋国卿士,太史公应该是照着赵国史官的记录所写下的,赵氏后人称王立国把自己祖宗对丑事遮盖遮盖,再添一些光彩,也为自己篡夺晋国国祚增添些合理性,真实的赵氏孤儿又是如何呢,晋国自从晋襄公死后,君主就处于一种尴尬地位,由于晋国无公室,权
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师弟。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晋国有名的赵氏孤儿案。说起赵氏孤儿案,那真的是脍炙人口,根据这个事件创作的艺术作品就包括小说、歌剧、戏曲、话剧多种。
《赵氏孤儿》是一出传统戏曲,后被陈凯歌拍成电影。反复排演的这个故事,可谓是深入人心。这出戏最早来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古今中外,人类的爱恨情仇有很多相似之处。《哈姆雷特》的王子复仇记,与300年前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异曲同工,赵氏孤儿不是王子也是公子。
在中国春秋时期317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53年)的历史长河中,赵氏孤儿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的历史故事。自司马迁的《史记》诞生以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在中国广为传唱。一是因为《史记》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历史书籍,没有之一,司马迁也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历史学。
在我们确定,《左传》记载地下宫之难才是赵氏孤儿案的真相后,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事件是这样的。晋景公十七年,赵庄姬告发赵同、赵括谋反,中军将栾书、下军将郤锜出面作证,赵氏谋反罪名成立,晋景公随即下令诛杀赵氏,赵同、赵括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