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1101年3月、时年已64岁的苏轼,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给自己做的画像时,所作的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更像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虽然只有短短24字,却道尽了一生的坎坷和不易。
古往今来,中国的才子佳人不断。但是自古伟人多磨难,"文章憎命达",几乎没有几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命运同样曲折,但每个人对待逆境的反应却不尽相同。有的发尽牢骚之语,感慨自己一生怀才不遇,最后不过是与草木同朽,苟且偷生。有的痛定思痛,坦然接受了逆境之后,开始拥抱生活的不完美。
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重要展览,它以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多个门类的70余件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以及以苏轼为“C位”的北宋文人雅士之间交游往来、书画唱和的氛围。为一个人,办一个如此规模的展,这在故宫历史上难得一见,更何况,书画只是他的“副业”。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吸引众多观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北宋文豪苏东坡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对自己一生做了注脚。长江日报记者9月11日在故宫文华殿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看到,多件珍贵的书画文物,皆与湖北黄州相关。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伴随着一生的荣辱起伏,诗人的生命定格于1101 年8 月24 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会不会想到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落谷底,从朝堂被贬去地方,当一个小小的黄州团练副使!这换作常人估计是无法接受的,而苏轼却坦然对之,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就如他在绝笔诗中所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