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公元1853年的“神奈川事件”之中,当时的美国被迫日本开放了箱管和下田两个港口给美国通商,因此滋生了日本国内的“倒幕运动”同时也是此次事件让日本彻底的“西化”,也就在“德川幕府”结束统治的那一年,日本明治天皇开启了浩大的“明治维新”,从思想上、制度上、技术上向西方全面看齐。
大佐,此军衔,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所特有,其他国家军队并没有大佐军衔。当时,日本军队军衔为将、佐、尉三个等级九个衔位。将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将、中将、少将;佐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佐、中佐、少佐;尉级军官从高到低按序排列为大尉、中尉、少尉。
本期文章来简单了解一下,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各级军衔和职位。在整个抗战期间,侵华日军使用过三套军衔章,比如早期的昭和五式、三十年代末的九八式、以及抗战末期的三年式,就以印象最深刻的昭和五式系列军衔章来说吧。
二战时期日军的军衔看上去十分特别,初一看还很唬人,有的人不知道是真不懂,而是把网友都当傻子,万分吹捧旧日本军衔,比如像《日军的大佐有多牛,给个少将都不换》,大肆吹捧日本的大佐级军官,说得好像天上有、地上无似的,而且传播量十分广泛。
日本这个国家的军衔制度有点特殊,虽然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也实行等级制度,但又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比如,第一等军衔虽是将官军衔,但日本的将官军衔并没有常见的上将、中将和少将,而是分为幕僚长、将和将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