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大多数时间都胡思乱想,乱想我到底适合干点啥。因为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我发现我做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没有连贯性,导致我现在找工作的时候非常吃力。做 web 和 Android,哪个都没有做精通,导致每次面试时考官问我更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一般都很含糊和犹豫。
码农这个词很早就有了,但我以为这只是程序员偶尔自黑的幽默,直到论坛、博客上越来越多人正儿八经地自称“码农”、“码畜”、“搬砖的”......有人认为“码农”、“程序员”、“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大可不必过于在意,名称和真实情况是两回事。
8月9日,第二届ICode人工智能和科教创新论坛在普陀区托马斯实验学校举办,作为2020普陀区科技节预热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教育人才培养带来的新课堂,以编程能力、计算思维为科技信息素养教育添翼助力。
今天邻居家的大朋友找我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程序员会自嘲自己为码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圈子里不再以“软件工程师”自称,取而代之的是略有贬低含义的“码农”?
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有同行发表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写代码的都能被称作程序员。那些只满足于完成公司任务的只配称为码农;必须要自己热爱编程,业余自己研究算法新技术,写技术博客的,才是程序员。但我觉得,编程这回事,就和以前学校里学习数学一样。
您好!本人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互联网架构师,虽然常年在外,但一直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特别是郑州的互联网产业环境的变化,尽管无论是产业还是从业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但是看到近年来郑州的快速发展,还是非常欣慰的。本人也一直有回郑创业打算,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