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经历过白面白米的香甜之后,总是怀念儿时的那股子“苦味”。榆树皮面儿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还记得十几年前,在老家的村口,还有几个老太太结伴卖榆树皮面儿饺子,现在这个东西怕是要“失传”了。在过去那个年代,农民种地完全靠天气,一旦天气干旱,或洪涝灾害,土地就会减产,甚至颗粒不收。再加上交“公粮”的压力,很多农民往往都吃不起粮食,吃不起饭。
春暖花开,每到春天,北方有榆树的地方,就又可以吃一把新鲜的了。去捋一把榆钱儿,和了玉米面,做榆钱窝窝吃,图个新鲜。榆树全身都是宝,榆钱,榆叶,榆皮都能食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没有粮食的时候,百姓们撸榆钱,榆叶,刮榆皮充饥保命。
在我的家乡,烫面是一种独特饭食,是一种叫“大脚”的大包子。呈特大号水饺的形状。由于地域性很强,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因而值得说一说。小时候,我们这儿种植最多的是地瓜,年头到年尾食用最多的也是地瓜食品,一整年中能够吃饱地瓜饭也就很不错了。
榆树在北方比较常见,南方反倒不怎么见的到。以前北方农村的一些老宅,房前屋后都有栽种榆树。有些榆树的年龄,甚至和老宅的年龄一样大,树杆粗壮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我老家是北方农村的,记忆中家家户户房子跟前都有几棵榆树,春天吃榆钱,夏天掏鸟窝,乐趣无穷。
在民勤绿洲,除了白杨和沙枣树,榆树大抵算是最常见到的乔木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农人有意栽植几棵白杨,或妆点院落,或抗拒风沙,或为日后翻修房屋蓄积些檩椽。我没听说哪个单位、哪户人家特意在门口植株榆树的,我们见到的榆树大都是自生自长起来的。
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郭华春1月18日,腊月二十七,天还没亮,已经年过古稀的荆义荣就起了床,荆义荣是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马堤村村民,也是马堤吹腔的第四代传承人。起床后,他简单收拾收拾,就赶往村里的马堤村文化广场,今天,在夏津县“黄河大集”专场文化惠民活动上,他还有一折戏要表演。
榆树双手抱住树干,左腿朝前用脚后跟向内发力,而右腿屈膝以脚面抵住树干朝外发力,双腿同时发力之际身体往上一耸,顺势挪动双臂,一节一节向上窜升。我很快就爬到了高处,那里满眼是一撸簌一撸簌的榆钱……这是龙泉寺跟前一棵老榆树。
6月2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教室,《红楼二尤》剧目正在进行中,第一排有观众在用手机全程记录。今年大二的罗晨萱(中)是艺术学院设计方向的本科生,目前担任京剧社社长,在本次专场演出中表演《红楼二尤》剧目,饰演尤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