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细语东北走,青山未曾囚少年。少年志壮脱尘网,韶山背后路悠然。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瞻望绿川,亲师乡眷,心潮澎湃。诗行七绝,诺言铁铸:“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父账簿间,诗意藏。临别之际,母亲双眼含泪说:我的儿子是要去干大事的。
1955年初夏,毛泽东在北京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湖南湘潭市湘乡县的谭世瑛。谭世瑛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毛泽东最要好的小学同学,另一个身份是毛泽东恩师谭咏春的儿子。与老同学见面,终究和接待外国政要不同,毛泽东的话比平时多了不少。
毛泽东,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七绝·赠父亲》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11月17日,魏永康之妻付碧的个人账号发表讣告称,现年38岁的魏永康于2021年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定于11月18日上午在湖南隆回出殡下葬。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讣告下方,不乏社区内注册时间十余年的网友回帖送别:“一路走好,家属节哀。”
伟大领袖的成长历程往往比较特别。毛泽东9岁时开始读私塾,读书了好几家私塾,尽管都离家不远。13岁那年秋天,毛泽东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这期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传奇故事类书籍,此外,四大名著中除《红楼梦》外,也都是这期间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