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朕”,自秦始皇始,成为皇帝专属的“至尊之称”。其实,甲骨文中已有“朕”字。且卜辞中,“朕”已借用为单数第一人称主格代词,作为在世之商王的自称。见“乙六九八八”“乙七一一九”“前四·四·七”“人二六九”等卜辞。前说亦有合理之处,因为甲骨卜辞中,“朕”还是方国名。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也意味着他的生育子女数量必定不少,在生育子女数量方面康熙绝对是清朝皇帝之最,他一生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共计55名子女,在生育子女这方面虽然他的孙子乾隆皇帝比他寿命长,实际执政时间也更长,但是乾隆一生只生育了27名子女,在数量上远逊于祖父康熙。
“朕为扳回圣祖爷晚年朝局颓败之风,得罪了多少人?这部小说,我已经看过很多次了,每次闲来无事时都要翻翻这部小说,随便随便翻开一章,都能看下去,都能有不同的感受,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每一个人物生动鲜明的人物,都让我印象深刻;
康乾盛世是离我们最近的鼎盛王朝,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三代帝王励精图治,将清王朝打造成一个空前繁荣的帝国,以经济大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舞台。康熙死后国库结余2716万两,雍正死后结余3453万两,那么乾隆去世时国库还有多少余额?奠定基石的康熙帝与父亲一样,康熙帝也是一位少年天子。
《清圣祖实录》: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祯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着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佑、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说到明朝的衰退,许多人认为是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那场土木堡大败开始的,这其实并不准确。土木之变对明朝来说是一次偶然性极大的黑天鹅事件,主要原因在于统帅领导无方。土木堡之变时明朝确实惨了点,影响主要在于皇帝被敌人活捉了,这确实丢脸,政治影响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