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通常指由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以及太行山以西、燕山以北的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合计共十六州 。采自李谷成《辽代南京留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5页。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所谓幽云十六州,是指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荆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等16个州。
导读: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则出兵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同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则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为“儿皇帝”,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作为交换条件,后晋天福三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从此燕云十六州纳入辽的版图,但是这却使得中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