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民国时许多人的口头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凡夫走卒。可见他的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这句话,陈寅恪肯定也说过!胡适虽然比陈寅恪尚年轻一岁,但胡适成名却早于陈寅恪。胡适1917年即考取了博士,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而且出道即是巅峰。
作为朋友,胡适交友遍天下,上至达官显贵如蒋介石李宗仁,下至贩夫走卒王二袁瓞,都在胡适结交范围之内。公开场合见蒋,有傲性的胡适秉持“见大人必藐之”的原则,翘起二郎腿,顾盼自若,反倒是蒋介石正襟危坐,毕恭毕敬。
这是一张题为“皆兄弟也”的五人合影照片,居中者是胡适,身旁着中式棉袍的是植物学家胡先骕。2019年初,《胡先骕全集》主编胡晓江教授想为全集收录此照片,却无从查询其余三位的大名,她询问了多位胡适研究专家和专攻民国史的学者,包括熟悉民国政要影像的台湾朋友,都没有结果。
胡适,近代文人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关于胡适,人们对他的印象似乎是不错的,他在近代的知识分子中,人缘也是挺好的。在近代的民国文人阶层中,有一句口头禅"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就说明了他在文人中的威望还有人缘与影响力。
采写| 潘文捷编辑 | 朱洁树又值五四。比如说,现在的”佛系青年“,他们的生活的根基在哪里?所有的价值、信念在他们那里都是空的。笛卡尔主张普遍怀疑,不过,他是为了寻找确定之物,而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可是现在很多人并不追求确信本身,只是进行怀疑而已。比如说,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