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提到过,北宋是一个拖着五代十国积弊开启的军阀制国家,但这个国家为了快速结束军阀加强中央皇权选择了几个措施,其中之一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从那时候开始文人开始以儒家治国,同时也以儒家治军,北宋也就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个绳索,随着三冗问题的越来越严重,绳索也越扣越紧。“三冗”通俗点说就是“冗兵”、“冗费”、“冗员”。先说“冗兵”,北宋的军队因为防止军队作乱,所以时常调任主帅,而最高的指挥权则在枢密院的文官手中,又因为正规军也就是禁军被三衙分开管理,所以各个分开的衙门也就在各自扩张。
客观地说,仁宗朝庆历年间凸显的“三冗”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西北爆发战争,军队质量上难以和对手匹敌的北宋政府只能依靠数量对抗,因此不得不大规模扩军,但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招募而来的军队却难以裁减,就使得北宋军队总数呈现指数级增长:宋初的开宝年间,全国禁厢军总数还维持在37余万人,到庆历年间已经增长到126万左右。
皇帝“仁”字号的第一家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在位时间最长的宋仁宗逝世,葬入永昭陵。▲ 王凯在清平乐中饰演的皇帝赵桢仁宗皇帝赵桢,一生之中子女缘浅,导致皇位无人继承,仁宗朝后,北宋皇位落入商王世系中,由赵宗实继承,即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没错,赵曙就是那个败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爷爷。
王安石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整体性改革与变法,自宋以后传统史学结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到近代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情况之下,国家继续变革以实现“富国强兵”、“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使得王安石变法以及与王安石变法相近的商鞅变法的评价逐渐趋于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