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登基后,重新营修阿房宫,横征暴敛,使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雪上加霜。公元前209年秋,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qi)县(今天安徽宿县)聚众起兵。当时,秦王朝征召贫民百姓往渔阳屯戍守边,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均被指派为屯长。
在此之前,在帝王将相这个圈子里面,要说最牛的、最值得让人崇拜的无非就是所谓的“三皇五帝”。不论是“三皇”还是“五帝”,总共加起来是八个大佬,嬴政需要给自己一个封号,必须超越这八个人加起来的总和,所以,他给取了个称号叫“皇帝”,自称“朕”。
曾几何时,语文课本中一篇《陈涉世家》,让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陪伴了一代学子的青葱校园生活。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气概,“苟富贵,无相忘”的情谊,无不在一次次背诵与考试中,成了莘莘学子们最难忘的回忆。然而,课本中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豪情万丈,可历史上陈胜吴广的下场并没有那么美好。
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所有大一统朝代的灭亡,都和农民起义有关。有意思的是,第一个起义起的农民军领袖,大多都做了“革命”的先驱,在他们死亡后,其他人才做了最终的赢家。例如,秦末的陈胜、汉末的张角、唐末的黄巢,都以失败告终。
由于突如其来的连续降雨,这支队伍无法继续向前赶路,估计着已经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作为这支戍边队伍的屯长,陈胜、吴广是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他们一边计划打着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号召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一边又借助鱼腹藏书、夜半狐鸣等手段将这次行动神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