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事频仍,名将辈出,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为了表彰这些杰出的将领,从唐代开始,设立武成王庙进行祭祀,以太公望姜子牙为主神,陪祀历代名将十人,就是著名的“武庙十哲”,后来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到了宋朝时期,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这也是今人所熟知的72将。
老婆今天读《唐会要》,读到《武成王庙》的章节。她问我说:“武庙七十二将,有关羽和张飞,为什么没有赵云?”我说:“现在的赵云地位这么高,是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把他拔高了。李世民家族的皇帝,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所以不认为赵云很厉害,武庙七十二将自然就没有赵云。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主祀为周朝开国功臣武成王姜尚·姜子牙,副祀配享为汉初三杰中的谋圣张良·张子房加之十哲六十一将,分列左右共计七十二名将!七十二将是华夏历史上武将最高荣誉,本篇便来介七十二将中13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将领。
宋朝与唐朝的武庙除了陪将有所差距外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太过凶残之人,因为宋朝尚文,所以选的陪将也大多是儒将,估计是宋太祖赵匡胤害怕有人学他吧。另外,宋朝的武庙当中没有秦,昊童个人觉得,可能秦朝在当时就已经有了暴秦的名声吧!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武庙名将的人选问题历来是古代军迷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武庙72将确实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李牧、霍去病、李光弼这样的大神,也有段颎、慕容绍宗、张齐丘这样的水货,但相对来说,武庙十哲还是比较公允的。
别忘了武庙里供着的都是些什么怪物:孙武,兵家始祖,煌煌一部《孙子兵法》,讲的是大谋略大智慧,在两千多年后的当今世界都有着超越军事层面的重要影响力,其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现代中国军人的武德标准。
著名的“武庙72将”只排到了唐末,个人认为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诸葛亮也在七十二将之中,但很明显他最擅长的是管理,而不是上阵杀敌。所以能否用从上古到清朝的将军重新做一个排名呢?分为“十哲”,标准是有军事理论传世,如姜子牙,孙子。“三十六帅”,指的是能独当一面,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