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我读高尔基的《童年》时,已经18岁了。那年我从柳州回到北京,分配到国有企业当了名建筑工人,彼时正值国企下岗潮,前途未卜,自身忐忑难安之际,唯有逛旧书摊自娱。工厂门口的旧书摊,上面罗列之书,泰半来自废品收购站,却也颇多可读。高尔基的《童年》和格鲁兹杰夫的《高尔基传》就来自这里。
有一次,高尔基和列宁闲谈,高尔基聊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等他讲完,列宁眼中含着泪水。他对高尔基说:将这一切写下来吧,这是多么的富有教育意义。于是,高尔基写了《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三部自传体小说。
【编者按】第二届岳麓书会•“校园阅读推广人”好书推荐活动是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湖南省新华书店承办的阅读活动,以学生亲近的人为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那时父亲就一动不动地躺在地板上,往日打扮整洁的母亲也披头散发,流着泪,神情麻木地为丈夫梳头。可父亲的死,却并不是阿廖沙童年生活的至暗时刻,他不知道的是,还会有更多的苦难将纷至沓来,所幸,阿廖沙没有被黑暗吞没,他所经历每一场苦难,都化成了养料,而成长后的阿廖沙也终于明白:人虽然无法选择怎样的出身,但却可以选择怎样去生活。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童年,但高尔基的《童年》是读着让人震撼和疼痛的文字,它凝聚着成长和迷茫。《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阿廖沙·彼什科夫3岁丧父后,跟随母亲回到外公外婆家,并在此生活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
1901年,高尔基已经预感到革命风暴即将迎来到,于是他为《生活》杂志闯了充满革命激情的短篇《春的旋律》,但由于沙皇书报检察机关的阻挠,《生活》杂志只刊出了短篇的结尾部分《海燕》,随后他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在人间》,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鹰之歌》、《海燕之歌》、《底层》、《小市民》、《伊则吉尔老婆子》、《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