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 浩 戚席佳“为提振消费,中国将手机平板等纳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报道称,当天,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总结2024年发展成绩,介绍当前工作方向。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马子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之一,亦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的消费恢复态势如何?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坚持多措并举,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第一,消费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来增强实际消费能力,这就是逆周期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
法新社1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瞄准消费券和“银发经济”以提振旅游业 随着中国经济努力促进消费,中国13日宣布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措施。自去年9月以来,北京宣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取消购房限制、降低利率和提供家居用品补贴等,以提振经济。1月,外国游客身穿古装游览故宫。
国内那所谓砖家一直喊着刺激内需,刺激消费,他们是真不知道,我们老百姓都已经没钱去消费了吧?!!!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个人投资者累计总账户数3.69亿户,即使按一个人开3户折算,也至少有1.23亿个人投资者;股市一涨,这1.23亿个人投资者不都有钱去消费了吗?
商务连接千家万户、沟通国内国际。2025年,全国商务工作怎么干?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商务系统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这是记者从1月11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具体来看,一是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排在了2025年重点任务的首位。开年以来,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纷纷出台,政策效果如何?多项促消费政策出台市场反应如何?记者一行来到涿州的一家家电卖场,虽然是工作日的上午,店里依然有不少前来选购的消费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大力提振消费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两新”等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回暖。2024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
本报特约评论员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面临着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内部困难挑战犹存的经济运行环境。因此,中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的首位。
证券时报记者 严翠2025年新年伊始,“国补”政策首次扩围至消费电子行业。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广州报道 蛇年将近,各地纷纷开启促消费“组合拳”。为抓住岁末年初消费黄金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纷纷启动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观影、餐饮消费券等,通过多种措施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复苏。
新年伊始,促消费力度再升级——今年将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三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冰雪消费券升级,错过‘血亏’!”“每月1日和15日16点开抢!记得定好闹钟,别错过哦!”进入冬季以来,北方多地以滑冰、滑雪等运动为切入点,向市民、游客发放冰雪消费券提振消费。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部门推出的各类消费券政策迎来“井喷”。
想要换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今年可以安排上了。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