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村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几乎家家都铺设到门口,新能源照明灯照亮这个村庄,两层小楼、别墅建造的也越来越多,出外打工的人年轻越来越多愿意留在农村寻找出路,不过想要在农村挣大钱,那就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当地发展的行业。
大众网记者 王秀洁 毕筱涵 谭文凯 青岛报道“冬天的第一颗樱桃你吃了吗?”“未来200%的机会都在乡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在青岛盛丰生态园樱桃大棚内,“宣传代言人”赵亚男正进行着她的日常工作——拍摄“短视频”宣传生态园,这一刻,年轻人返乡赋能乡村振兴具象化了。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王鑫昕)在农村打拼20多年的伍从春,最近有了一个新身份。他被家乡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多个部门认定为“人才”,并获颁“新农人卡”。持有“新农人卡”的乡村人才,在医疗健康、参观旅游、子女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可享受优惠政策。
奋进自贸港 改革再出发·一线蹲点■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家住东方市感城镇不磨村的农民庄开留有500亩地,他种田勤快,以前一直觉得“肥多产量高”,但总不见成效。“一亩地要用掉300斤肥,效益却不好。”庄开留说,这些年投入越来越大,收成却打了折扣。怎么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3月28日电 (付敬懿 徐钢)三月春耕播种时节,中国粮食主产区湖南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一批年轻人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他们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为农业“智慧”变革带来新的思维与理念。 在益阳市大通湖区,6.
来源:【海报新闻】刘瑞琪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人们总是对村庄、草地、田园等自然充满向往。据《新周刊》报道,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传统意义中体面的工作岗位,选择回归田园,在村里种地,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自然与踏实。很多人猜想,年轻人逃回乡村种地,是不是在逃避现实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刘雨薇清明节前夕,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下午,舒星宇来到成都崇州大划街道石桥村的田中查看机械运作情况。水稻田内,发出“轰隆”声的旋耕机正在田中作业,机器将凝块打碎,之后还需要用平田机将土地平整,才算完成整个平田步骤。
珠海“百千万工程”主战场蹲点报道②当下,回归乡村创业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怀着深深的乡土情怀,或相中了家乡愈发兴旺的发展环境,或看上了家乡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珠海斗门,就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他们已在田园乡村中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
本报记者 付明丽今年夏天,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西加斗村村民邢春琴的5亩杏园迎来大丰收,她却喜忧参半。杏的采摘期短,半个月内必须卖完。“村里杏树少,商贩不来收。自己拉到城里卖,没有车不方便。”正发愁时,村里发来通知:县里到村工作的大学生直播助农,免费帮大家卖杏,有需要的联系。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在外打拼多年做软装工程的姜程,回到家乡将家里闲置了20年的房屋打造成乡间民宿;毕业后在外面做轰趴的江宁,也回到家乡,和丈夫两人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露营地。今年,在崂山北宅,年轻人回村创业势头兴起。
浙江的美丽乡村。王逸飞 摄中新网杭州10月3日电(记者 王逸飞)国庆假期,在浙江省绍兴市稽东镇大桥村,应华亮的民宿又进入几乎满房状态。他打造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还有可供农事体验的乡村田园、菌菇基地等,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今年是应华亮来到乡村创业的第六年。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老人们绝大多数时间是待在洞磬沟这个小山村里。这个世界很大,但和他们无关,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洞磬沟……”洞磬沟,位于四川仪陇和南部两县交界的一个小山村,距离仪陇县城40分钟车程。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6月27日刊登题为《对大城市生活不再抱有幻想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务农》的报道,由该报记者斯蒂芬妮·杨(音)和吴馨云(音)撰写。报道编译如下:梁玉(音)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长大,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下地干活。
蒋云龙一次采访中,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赵思峰提到一个有趣现象:以前,农学是个“冷专业”,一年就有60多名学生申请转专业。而如今,申请转专业的只有个位数。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是件好事!
付臣欢二次创业竟然选择回家务农?这类在不少过来人看来“不着调”“倒退”的决定,却是一些年轻人的坚定选择,“90后”何广就是其中一员。据长沙晚报近日报道,何广投身农业短短3年时间,种植水稻1500亩,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上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