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了几年,和别人回忆起来的时候,发现和事实完全不符,这是怎么回事?而且大多数人的记忆是一致的,只有少部分人和事实一样,比如在我们的记忆中《爱我中华》的歌词,第一句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但实际上是“五十六个星座”。
相信很多朋友都遭遇过“1999保密协议”的噩梦,一群大朋友用一种另一个世界的眼神看着你,然后神神秘秘的告诉你,他们签署了“1999保密协议”,不能泄露一星半点关于1999年那场战争的任何信息,而你经历了1999年,却啥都不知道,是不是很郁闷?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18日发表题为《“曼德拉效应”描述了我们很多人都有的虚假记忆。但为什么科学家无法解释它?》的文章,作者是雅各布·普里斯科。全文摘编如下:大富翁先生戴单片眼镜吗?皮卡丘的尾巴上有一条黑色条纹吗?
作者周围有很多朋友之前都把今年春节记成是和情人节同一天,并信誓旦旦地说是看过日历,就是2月14日,但再次真的去翻看日历,今年春节分明是2月11日。如果你看过欲望都市,它的英文名是Sex and the City 还是 Sex in the City ?
前段时间,知乎热榜上有一个话题热度高居不下——“潘博文”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起初看到“穿越”、“潘博文”等字眼,小妙跟很多“吃瓜群众”一样,以为又是哪个迷离档案无脑文,但直到看到某平台推送的“潘博文穿越事件”全录,背后一阵冷汗,满手的鸡皮疙瘩蹭蹭冒出。
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我中华》的歌词到底是56个星座56枝花,还是56个民族56枝花呢?其实正确的答案是前者56个星座56之花,但我们却在记忆中觉得,好像56个民族56枝花才是对的。这种集体的记忆与现实不符的情况被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感觉好像是时间重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曼德拉”在新闻中去世过两次,但在实际当中,人们又找不到两个不同时期的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类似的事情如“纪念张国荣去世十周年”,但在我们的感觉中张至少是二十年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