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告诉你,历史上著名的燕云十六州都是哪里。这是防范游牧民族最后的防线,丢了之后北方彻底暴露在外,就无险可守。这张图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所谓的燕云十六州,本来称幽云十六州,幽指的是北京,云指的是山西大同。
失去燕云十六州,从此中原王朝再没有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一直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燕云十六州才被收回来。那么,燕云十六州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对中原王朝又有哪些深远的意义呢?
导语:燕云十六州,古代统一或者地方割据政权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前线。从春秋开始,燕云地区就已经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修建了最早的燕长城。秦朝统一天下,燕云之地开始设立郡县,修建驰道,以加强与咸阳的联系。
读过小说《杨家将》、《岳飞传》的朋友们都知道,北宋和南宋是遭受异族入侵、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两个朝代,曾发生了杨业饮恨陈家谷、徽钦二帝被掠受辱、岳飞悲歌风波亭等让人伤痛的事件,每次说到这段历史,人们都会提到燕云十六州。
史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北宋燕云十六州的缺失,就像一位先天的哮喘病人,被掐住喉咙,最终死于呼吸困难。那么燕云十六州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影响了北宋,乃至后世整个中原?这就得慢慢说道了。燕云十六州的事起缘由:割地之痛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云指大同,燕指北京。
燕云地区自古以来就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幽州北面扼守燕山和太行山北支的长城一线,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古语有云,"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复岭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饷,松亭、金坡、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
公元932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派遣他的女婿石敬瑭出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虽然富贵后的石敬瑭自称春秋卫国石大夫和汉丞相石奋是他的先祖,但却改变不了自己世代沙陀族的血统,他的父亲是李克用的部将,名叫臬捩鸡,一个现代人看来很有个性的名字。
古代的燕云十六州,指的是位于北方的幽州和云州之间的十六个州,全部面积大概在十几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州县都集中于长城的南侧,是长城这条重要的保卫线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保护着中原的安稳,也隔绝着少数民族的侵扰,是一条保护线的同时,更是一条重要的隔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