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联合长江流域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于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3日,在四川博物院临展2、3厅展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纪念。
【谙】读音:an,一声。意为:熟悉。【魃】读音:ba,二声。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旱~【鲍】读音:bao,四声。此处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悖】读音:bei,四声。意为:相反,违反,违背道理,迷惑,糊涂。【贲】读音:bi,四声。意为:装饰的很美。
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和发展,中国青铜器在西周早期臻于鼎盛,凭借其浑厚凝重、品种丰富、数量巨大、工艺精美等特点,随着礼仪制度的成熟,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工具、容器、兵器等慢慢演化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六类礼器,高居庙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鲜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