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2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摄影报道)屋檐下,尖锐的冰凌滴着水,宛若一排排锐利的尖刀……暴雪过后,气温有些许回升,昼夜温差增大,一些房檐、建筑物下产生了“冰溜子”。这些“冰溜子”十分尖锐,一旦从高处坠落,危害极大。
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2月25日,太阳给武汉带来了春日的温暖,然而在这和煦的阳光下,武昌区一小区内,屋顶上的冰溜子逐渐融化,掉下时发出哗哗的声响。连日的雨雪和低温天气,使得小区内多处屋顶结冰,形成了长达十多厘米的冰溜子。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冬季,一些建筑的屋檐下容易形成冰锥和冰柱一旦坠落,危害极大高空坠冰究竟有多大威力?又该如何防范?这份冬日安全提示,速速收藏!警惕!鸡蛋大小的高空坠冰可能致人死亡冬季,在大风、阳光照射或震动作用下,“冰溜子”常常会自由落体,从高空坠下。
冬季安全近日,随着气温有所回升,大家要当心身边的不安全隐患,“冰溜子”就是其中之一。积雪逐渐消融,这些“冰溜子”会出现融水现象。到了夜晚,随着气温的降低,“冰溜子”再度凝结,甚至会形成更大的冰柱。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避免“冰溜子”带来的隐患呢?
近日,多地出现了明显的气温回升,出门散步、游玩的人变多了,不过户外出行,一定要小心一个暗藏的危险——冰溜子。每到冬季,因房檐等处的冰溜子未及时清理,冰溜子频频坠落,导致人员和车辆被砸,甚至导致人员受伤。我们先来看一起近期的案例。冰溜子的形成过程主要与气温和水的状态变化有关。
近日,因连续降雪天气,黑龙江省柴河林区屋顶房檐积雪很厚,随着气温冷暖交替频繁,房顶的冰雪逐渐融化,在屋檐形成了长长的“冰溜子”。这些悬挂的“冰溜子”,短的有十几厘米,长的甚至达一米以上,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时刻威胁着楼下通过的行人和停放车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