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孤芳自赏,清高,自傲,自命不凡,在交往中常常要求朋友过高,对朋友过于挑剔,由于对自己定位过高,人为的在自己四周筑起了一座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曲高和寡,自然高处不胜寒,人们只好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有话无处诉说,内心必将孤独寂寞,人际关系必然紧张。
古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了,鱼儿就无法生存;本来,“水至清”是鱼儿生存的最好条件,可偏偏因水清而一览无余,鱼儿即使再畅快再肥美,却无所遁形,自然引起渔夫的捕猎之心,这便是人的贪婪作祟。
《汉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没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人敢跟他打交道。凡事都有利弊,从一方面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由于混浊的水会让鱼窒息。但水太清了,就不是好事。这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意大利文学家阿雷蒂诺曾说:“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何谓糊涂?孔子称之为“中庸”,不过于计较生活中的琐事,也不争一时之对错,平和地去处理、应对事情,不会被杂事所困。庄子称之为“逍遥”,面对人生的不顺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放下该放下的,让该过去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