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HBV感染的患者,除了要定期复查肝功能、HBV DNA,AFP和彩超等外,也要对乙肝2对半进行监测,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直接关乎抗病毒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以及停药时机的把握。1.
大多数人在拿完报告后,都会查看一番,虽说看不懂,但仍然还是要看,而他们看的都是指标箭头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或者说有没有箭头,在他们心中,箭头出现,就说明出现问题了,而箭头的数量越多,说明问题也比较严重。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聊聊什么是乙肝表面抗原。1965年Blumberg等首次报道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与肝炎相关的抗原成分,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或者肝炎相关抗原,随后证实所谓的澳大利亚抗原就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
”乙肝“,中国人曾谈之色变,在乙肝疫苗出现之前,其发病率约占全国人口的10%。据统计,在2006年,中国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7.18%,也就是说,那年的中国人约有9300万左右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已经是相对理想的数字了。
做过检查我发现他的乙肝保持的非常好,肝脏彩超基本没问题,肝功能上转氨酶稍高一点达到60,其他的都很正常,尤其是他的乙肝表面抗原,只有20多,是一个典型的乙肝转阴优势人群,并且只有轻微的炎症损伤,正处于免疫清除期,是非常好的转阴时机!
乙肝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筛查乙肝,同时还是治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定期的监测,为患者以及医生提供有关于乙肝病毒活动状态、复制水平高低、病程进展以及治疗效果等重要的信息,对于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