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对于数字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拓展的过程。在传统的语境下,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强调实体经济,意味着实体经济比虚拟经济更重要。
中新网绍兴11月21日电(周健)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在经济强省浙江,这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共识,更是久久为功的实践。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因此,如何推动实体经济爬坡迈坎、向“质”跃升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 题:发展规模超预期,实体经济将反哺银行业作者 宗良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银行业近日交出2024年“成绩单”。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433.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人在2024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预计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4.1%左右,较2004年的21.3%大幅下降7.2个百分点。
1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有市场专家表示,2024年的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黄盛)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3月,“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信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加强优质信贷资产组织与投放,全力助推实体经济企稳向好,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财联社12月5日讯(记者 李翀)近期中国经济基本面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协同发力下,呈现波浪式平稳复苏趋势。自9月份政治局会议聚焦经济痛点、堵点作出全面部署以来,推动经济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市场对化解政府债务、助力实体经济融资转型等方面提出更多期待。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新办昨天(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及最新金融数据进行解读。202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向好。
如果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政策则是血脉稳定通畅的“调节器”,对宏观经济运行有深刻的影响。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频频打出“组合拳”,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对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尽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客观存在,但得益于外需回暖、新动能培育、政策支撑等因素,制造业规模壮大、结构升级、发展向好,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